English
首页 研究成果 专家观点 正文

张伟:新发展阶段我国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去年底,《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并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步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全球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的冲击和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转弱的挑战,我国资管行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内在趋势,在规范中谋创新,在挑战中寻机遇,回归资管本源,积极谋求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资管新规后我国资管行业发生的变化

我国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历了早期发展、稳步发展、快速发展、限制发展、规范发展等阶段,如图1所示。经过近30年发展,我国资管行业已经形成超百万亿级市场,不仅为居民财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服务。然而,我国资管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监管标准乱、产品定位乱、投资管理乱、市场纪律乱等诸多乱象,风险不断积累,并呈现跨行业、跨市场风险传染态势。为了应对风险,经过充分酝酿,以统一监管标准为准绳的资管新规于2018年4月27日正式发布,开启了我国资管行业规范发展的序幕。随着资管新规和一系列配套细则颁布实施,我国资管行业格局正在进行深刻变化和调整。

1.我国资管行业整体规模“先降后升”,资管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从行业规模而言,资管新规在短期内对资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暂时性负向冲击,而从长远上为我国资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资管新规颁布之后,我国资管行业整体规模在2018年和2019年先出现下降,由2017年的111.58万亿元下降至2019年的96.90万亿元,然后在2020年和2021年逐步回升,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已回升至113.29万亿元,这超过了资管新规颁布之前的最高水平,如表1所示。从行业结构来看,在资管新规发布后,符合资管新规导向的资管业务,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管等,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与资管新规要求相左的资管业务则出现明显收缩,如银行的保本理财业务,信托、券商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等。在这个过程中,资管产品的结构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存在多层嵌套、期限错配等特征的产品退出历史舞台,非标投资、同业通道等业务大幅压降,银行理财净值化产品余额大幅提高,银行理财、基金、证券、期货、私募、保险等机构主动管理能力稳步提高。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我国资管产品过渡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2.我国资管行业的监管制度和规则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监管框架初步建立

自2017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以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和出台了资管新规及银行理财、证券、期货资管、保险资管、信托、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私募投资基金等领域的一系列配套细则,逐步补齐我国资管行业制度短板,如表2所示。这些配套细则明确了分类监管和功能监管的基本原则,厘清了政府和市场关系,让资管行业同类产品监管标准逐渐实现统一,最大限度消除了跨行业、跨市场的监管套利空间,减少期限错配,打破刚性兑付,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增加了监管协调、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并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整体而言,资管新规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措施为资管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监管环境,夯实了制度基础,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与百万亿级资产管理规模相配套的监管制度和规则体系。

3.我国资管行业治理和乱象整治成效显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资管新规发布后,我国资管行业发展日趋规范,有效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持续压降交叉金融风险;去通道、去杠杆效果明显;借道各类资管计划,意图让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的违规问题得到整治;资金自我循环、资产高速虚假扩张的顽疾得到纠正;复杂嵌套、池化运作等高风险业务得到整治清理,资金空转、脱实向虚情况得到根本扭转。从资产端来看,资金投向股票、债券等标准化产品占比明显提升,非标资产明显压降。

4.我国资管业务逐步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行业发展保持健康向上势头

一方面,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得到全面规范。银行理财转型持续推进,产品运作模式由具有混同运作特征的“预期收益型”全面转向资产与产品清晰对应的“净值型”。保险资管产品基本实现净值化转型,产品投资运作进一步规范。非标投资规模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资管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我国投融资体系的重要枢纽,资管行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加对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1年11月末,银行保险机构资管产品直接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金近40万亿元,约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3%。

当前我国资管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全球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负面冲击,我国经济也正经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复杂的内外环境对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新挑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凝聚力量,给资管行业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让资管行业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疫情。这场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宏阔的时代之变。一方面,全球化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武装冲突的阴霾挥之不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这意味着全球发展版图更加全面均衡。另一方面,全球疫情持续反复、新冠肺炎病毒变异增多给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发展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全球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涨价、通货膨胀压力增加、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因素将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2.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剧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冲击全球资产价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实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双扩张政策组合。尤其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在2020年3月曾两次下调利率,政策利率接近于0的水平,并且宣布实施无限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彼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通过银行体系派生出更多货币供应,引起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上涨。当下,全球通货膨胀此起彼伏,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紧缩货币政策预期强烈,尤其美国国内通胀率居高不下,美联储自2021年11月开始并已经加快缩减购债计划(Taper),并持续释放2022年将收紧货币政策(包括缩表和加息)的信号。2022年伊始,美联储公布的议息会议纪要已明确提及缩表,预计最快可能在第一季度末加息。除美联储外,在疫情高峰期较为步调一致采取宽松政策的央行已经和将要分别以不同速度收紧货币政策,此轮转向可能加剧2022年全球经济和市场波动,冲击资产价格,给资管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相当时期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且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中国经济在2022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短期看,病毒不断变异、全球供应链危机、新旧动能转换困局都给经济增长带来新不确定性。从长期看,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资源约束等因素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压力。面对各项压力,中国货币政策强调以我为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货币政策仍会受到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影响,尤其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因此,资管行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这内在要求资管行业更加关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加强对金融市场资金端和资产端的研究和判断,以提高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能力,使资管业务行稳致远。

4.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经济模式和行业形态,进而对资管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第五代通信网络(5G)、元宇宙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资管行业是人才密集、信息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蓬勃发展的技术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冲击和更大的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科技催生的无接触投资、智能客服等新型应用场景的出现,有效地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极大地提升了客户投资体验,拓宽产品供给渠道,开辟了精准获客新渠道,也改变了投资者的习惯和投资偏好。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也要求资管行业尽快适应一系列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趋势,借助科技手段准确匹配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稳妥推动科技手段在市场拓展、产品销售、客户服务、投研投资、运营管理以及后台风控与合规等业务场景的应用。

我国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的发展将带动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资管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始终以实体经济和行业发展规律和方向为导向,不断补齐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

1.补齐制度短板,健全资管体系

目前,除了前述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之外,驾驭我国资管行业的法律基础还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信托法》等上位法。毋庸置疑,这些法律法规已经为我国资管行业建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制度短板亟待完善。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资管领域的法律法规,补齐诸制度短板,纠正市场扭曲行为,同时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尤其在科技浪潮下,持续完善涉及金融科技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完整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管控能力。随着资管新规及其他配套细则的不断细化,我国资管新规政策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一方面,监管机构可在吸取过渡期不同管理细则优点基础上,回应市场关切,进一步完善统一的监管细则。另一方面,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背景下,借鉴境外市场监管细则,在程序便利和税收支持等方面持续优化制度短板。

2.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资管科技水平

从国际市场来看,目前全球主流资管公司都在加大资管科技投入,如头部资管公司贝莱德,借助科技手段持续推动投研平台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同时对各类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科学、快速的梳理、融合以及模型化,这大大提高了资产管理效能。从国内发展看,我国资管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在加快推进。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等不同资管主体都打造了或正在打造基于技术驱动的投研平台。未来,资管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资管机构与科技多层次、深层次融合,开辟更多的创新性、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同时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风险防范等各个方面顺应资管科技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并逐渐将其纳入实用型场景。

3.夯实投研体系,持续提升投研水平

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实施,我国资管行业将面临更加严格审慎的监管制度和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投研能力将成为资管行业适应新发展形势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资管行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好资源禀赋和市场定位,从资金供给和需求两端,长期、持续提升投研水平。一方面,要基于资产管理业务本身的逻辑做好相应投资决策,在宏观政策研究、估值核算规则、信用风险体系建设、行业研究等领域持续发力,提升投研水平。另一方面,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要更加重视风险管理,持续提升风险定价和计量能力,提高投资决策风险控制能力,促使资管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资管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资管行业顺应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需求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规划,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迈上新台阶。随着居民财富管理倾向从储蓄向财富管理转变,我国资产管理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代。

1.法制化、规范化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叠加我国居民资产配置需求的不断释放,我国资管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同时,在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的框架下,前期行业乱象得到治理,资管行业的本质和定位已经有了普遍共识,资管行业本身也将积极推动自身转型与发展,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我国资管行业内部各个子领域面对高度同质化的竞争格局,行业自身将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出专业化和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2.统一化、标准化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我国资管行业监管体系步入长期建设阶段,国际经验显示,对大资管统一监管利于形成现代化监管体系,减少套利空间和预防风险。建立在前期监管框架基本统一的前提下,未来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统一化的制度体系将日趋成熟和完善,资管产品分类、销售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规则将逐渐成熟。同时,监管部门将借助科技手段在持续鼓励创新的同时发展监管科技,增强监管的穿透性,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3.数字化、智能化

在数字化大潮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正在从资产端(行业选择、标的选择等)、管理运营(投资方式、风控模式等)、资金端(获客、产品销售等)等方面重构资管业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快,资管行业将吸收国际先进机构经验,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提速,持续实现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并探索出更先进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路径。

4.专业化、国际化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管市场中,长期投资者占据重要地位,资产管理真正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未来,随着我国资管行业对外开放提速,资管行业标准日益与国际接轨,我国资管行业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相应地,培育、引进或争夺融合型、专业型的资管人才是资管机构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这将有利于我国资管行业夯实人才基础,全行业在投资投研、风控管控、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也将随之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