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金融评论》与华为云联合主办、清华五道口“数字中国”企业家课程项目学术支持的《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在线上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八位产学研权威专家,共同围绕“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展开了深入探讨,为金融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同时发布《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副研究员,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出席研讨会并解读《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张伟解读《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主要对于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及内涵、转型现状、思路分析及案例解析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提到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数字基因上的挑战、数据方面的挑战、技术本身更新迭代的挑战、制度上的挑战和经济上的挑战。当前,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大幕已经拉开,“无场景不金融、无数据不金融、无技术不金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他认为,金融机构要抢占数字化转型先机,关键在于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培育自身的数字基因。要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底层业务逻辑;以战略为先导,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投入为驱动,夯实数字技术能力。金融机构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通盘考虑,从重构底层逻辑、完善顶层设计和夯实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数字经济也正在重塑竞争格局,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快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现阶段金融业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此背景下,《清华金融评论》联合华为云共同开展“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研究,旨在为推动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助力金融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此之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已经与华为云签署合作备忘,开展产学研合作。清华五道口也率先推出了“数字中国”企业家课程项目。
本研究主要从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及内涵、转型现状、思路分析及案例解析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是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及内涵。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数据和技术为要素的新型模式,正深刻影响并加速中国各地各行各业数字化的转型。同时,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发布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技术和业务的有效深度融合和优化环境集成。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最大程度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风险抵抗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业务弹性增长的需要;可以提升数据库模型效率;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其次是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现状。
本研究主要以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机构为对象,通过梳理科技投入、治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现状。
第一,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现状。
截至2021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共计4602家,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57.90万亿元,同比增长8.6%。
在科技投入上,6家国有大行的金融科技投入继续加大,12家全国性股份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增速依旧高涨,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变革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在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设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金融科技委员会等顶层设计机构。二是在信息科技部、研发中心等传统科技部门的基础上,增设企业级新型科技部门。三是通过成立网络金融部、线上中心、直销银行等业务部门。四是单独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精准营销、智能客服、智能风控和产品创新等。
第二,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
截至2021年底,中国保险金融机构法人共计235家,主要包括保险集团公司、寿险公司、财险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再保险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截至2022年4月,保险类机构总资产共计25.78万亿元,行业净资产27504亿元。
在科技投入上,保险机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和布局速度。据统计,2018年到2020年之间,保险业信息科技累计投入达941.85亿元。2020年,保险行业信息科技总投入351亿元,信息科技员工人数超2.6万人。主要的组织变革方式:一是建立数字化运营机构;二是引入首席科技官、首席信息官的职位;三是建立科技子公司。数字化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数字化营销展业、智能保顾、核保风控、智能客服和产品创新等。
第三,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截至2021年底,证券行业共有14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0.59万亿元,净资产为2.57万亿元,营业收入5024.10亿元,实现净利润1911.19亿元。
在科技投入上,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头部证券公司在IT技术投入和人员投入上均远超中小公司。主要方式是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各系统协同部署,形成有机整体,也有证券机构将传统信息科技中心转变为金融科技业务部门。数字化主要应用有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风控、营销展业和智能客服等。
第四,基金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截至2021年底,基金业金融机构法人共计24763家,其中公募基金140家,公募基金规模25.56亿万元,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46万家,私募基金总规模达到19.76万亿元。
在科技投入上,金融科技投入逐年增高,2019年中国基金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为19.8亿元,金融科技占比4.4%。《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对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治理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已启动数据治理工作,但在落地和推进过程中面临阻碍。公募基金销售已初步实现了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数字化转型主要运用在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智能交易等领域,私募基金数字化转型方面应用场景相对较少。
然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还面临很多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基因上的挑战。针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传统业务模式与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经济模式存在很多不同。因此,数字化革命推动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朝着数字化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应顺势而为,遵循互联网精神,洞悉用户的行为和需求,采用互联网思维培养数字基因。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为中心,重新构建以数字化发展要求为基础的金融业务底层逻辑。
第二个挑战,是数据方面的挑战。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数据,目前由于数据在法律界定的不清晰和隐私保护的相关限制,导致虽然数据有很大价值,但是数据价值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限制了数字化的发展,数据究竟该规范把握在什么样的度,既能规避问题,同时又能让价值充分释放出来,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技术本身更新迭代的挑战。目前,现有的数字技术还在不断更新迭代,在不断地完善中,部分技术不够成熟,还存在一些风险,核心系统即便构建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还要随着技术本身更新迭代核心系统。
第四个挑战,是制度上的挑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数字信贷领域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为了保证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防止出现不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等,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无疑对行业规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还有很多细则没有出台,有待完善。
第五个挑战,是经济上的挑战。数字化转型的初期需要在技术上进行重投入,如硬件设施、系统开发以及科技人员等,固定成本较高。
一旦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和业务规模大幅度提高,边际成本将大幅降低,甚至趋于0。然而,许多机构受限于规模和实力,往往难以度过“转换期”。
最后,面临这么多挑战,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思路究竟是什么呢?本研究也给出了一些具体分析。
第一,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具有独特之处。从行业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是各类行业中数字化转型的先锋,有较高的安全要求,也呈现强监管趋势特征。从国际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往往是利用科技实现社会管理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承载了多元化的国计民生需求,以平台化为转型基础,“因地制宜”形成地方特色。
第二,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不同类型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存在共性及差异性。从共性方面看,各类型金融机构均将数字化转型提高至战略高度成为共识,普遍高度重视数据治理,风险防范是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工作,场景融合是数字化发展下经营模式的重要转变。从差异性方面看,各类型金融机构因发展历程、业务规模、核心产品及服务、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从业人数等不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基础不同、科技投入不同,各类型金融机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同,因业态不同导致解决方案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三,不同规模的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思路有所不同。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来说,一是战略方面,大部分已制定了企业级数字化转型战略,应重点在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评价环节推进,并进行动态管理,最终确保机构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组织变革方面,构建与数字化时代市场与数字技术变化相适应的高效协同组织架构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敏捷、灵活、高效的组织模式与机制可使大象轻盈舞蹈。三是数字基础设施方面,构建统一的、集约化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四是数据治理与应用方面,构建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保证和提高数据的质量,才能真正有效挖掘机构的数据价值,确保数据应用能力提升。五是风险防范方面,构建全面的智能风控体系,防范数字化过程产生的新型风险,提升上层风控算力,提升风控效率水平。六是场景融合方面,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是现阶段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来说:一是经营理念方面,应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初心,立足经营区域、立足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探寻特色化、差异化经营路线。二是组织变革方面,要发挥小而轻的优势,加快敏捷组织变革步伐,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三是科技投入方面,不宜急切盲目大而全地覆盖应用数字化技术工具,可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与探索,重视外部机构合作,寻找能够降低企业IT成本的科技资源配置路径,逐步完善数字化转型。四是数据治理与应用方面,应直面挑战,依据当前数据积累,分析数据价值,找到发力点,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使数据服务于机构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目标。
第四,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未来趋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心系统方面,“双模核心+云”是金融行业IT架构的现状也是趋势,云原生和分布式技术的融合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二是应用场景方面,智能风控、精准营销和智能客服、资产管理中的智能投顾、智能投研、量化分析等是主要应用场景。三是经营模式方面,差异化、个性化、“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新金融模式是未来发展方向。四是监管模式方面,“监管沙盒”模式将是一段时间内强化国内金融科技监管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最后一部分还进行了详细的案例解析。比如,2019年,邮储银行启动新一代项目预研,明确分布式技术路径。2020年,与华为开始全面合作,评估国产数据库可行性。2021年,openGauss完成验证,通过外部专家评审。2022年4月,新一代个人业务分布式核心系统全面投产上线。通过业务需求建模,与技术相互融合,实现从战略目标到业务需求,再到IT实施的一体化管理;确定以分布式技术路径提升系统资源扩展能力和处理性能;紧跟国产开源、立足可控,稳步实践,最终使邮储银行的个人业务核心系统支持业务创新,打造了核心竞争力,突破了系统瓶颈,实现自主可控,顺应了新技术发展,推动了企业级管理,助力邮储银行零售战略落地。
本研究有丰富的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办法一一展开。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阅读报告全文。
当前,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大幕已经拉开,“无场景不金融、无数据不金融、无技术不金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场景、数据和技术三位一体将共同支撑着金融业务的发展。我认为,金融机构要抢占数字化转型先机,关键在于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培育自身的数字基因。要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底层业务逻辑;以战略为先导,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以投入为驱动,夯实数字技术能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无法做到毕其功于一役。金融机构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通盘考虑,从重构底层逻辑、完善顶层设计和夯实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嘉宾会议演讲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