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新闻 正文

鞠建东等:疫苗接种在美国新冠疫情流行期间的作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与研究员陈骁、黄汉伟、孙若琰及博士后张佳梁撰写的文章Impact of vaccination on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U.S. states (《疫苗接种在美国新冠疫情流行期间的作用》)于2022年1月28日正式发表于SCI期刊、Nature杂志集团刊物Scientific Reports。

 

注:所有作者为共同贡献作者,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序。

作者感谢K.E. Warner和S. Mennemeyer的宝贵意见。

 

文章摘要

世界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行大规模疫苗接种计划,期望通过疫苗接种来结束新冠 (COVID-19) 大流行。尽管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的结果显示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的有效性很高,但基于人群数据对于疫苗在真实世界中有效性的学术研究依然有限。本文基于美国在疫情流行期间推行疫苗接种的背景,评估了新冠疫苗接种早期阶段在人群中的有效性,并预测了在美国实现群体免疫的路径。

首先,本研究采用了回归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技术(通常用于评估政策或事件的影响),利用美国州级数据,来评估早期疫苗接种在疫情持续爆发期间的作用。各州接种疫苗人数和总人口的实际比例随着时间推移存在显著差异,是识别疫苗接种效果的关键变化来源。通过比较启动疫苗接种计划前后各州新增感染的增长率,以及新增住院的增长率,我们评估了疫苗接种对新冠大流行的控制作用。从美国2020年12月开始接种疫苗到 2021 年 3 月上旬的时间段,估计显示,疫苗接种共计避免了440 万的新增感染人数(从3300万到2860万),避免了约 12 万的新增住院人数(从89到78万),相当于将总人口感染率降低了1.34 个百分点(从 10.10% 到 8.76%)。

根据早期疫苗接种计划的趋势,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带有疫苗接种的易感-感染-康复 (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 SIR) 模型来预测群体免疫。通过数据拟合对群体免疫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发现,疫苗接种速度越快、对疫苗犹豫程度越轻、疫苗有效性越高,可以越快实现群体免疫。然而,一方面,由于美国普遍存在对疫苗犹豫接种的现象,一定比例的人口可能始终不会接种疫苗;另一方面,疫苗针对新变种的有效性有所减低,这些因素大大推迟了模型预测的群体免疫日期。上述对早期疫苗接种在真实世界中效果的评估和群体免疫的预测结果增进了学术界对于新冠疫苗接种的理解,可以为未来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期刊介绍

Scientific Reports是隶属于自然杂志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的SCI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是一本开源期刊,发表来自自然科学、心理学、医学和工程学各个领域的原创研究,其近5年的影响因子为5.134。根据科睿唯安发布的202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Scientific Reports是全球被引用次数排名第 6 的期刊,2020年被引用次数超过 540,000 次,在政策文件和媒体中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介绍

鞠建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主席;研究领域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产业组织,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等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2016年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经济学类一等奖,2021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

陈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研究员。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国际贸易相关研究,主要方向为structural trade与open macro。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际贸易理论相关研究,在多地区要素与产品动态流动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基础。曾于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世界经济》《南开经济研究》等中英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数篇,且有多篇工作论文参会或在投。

黄汉伟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目前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助理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运行中心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研究员。2018-2019年就职于伦敦大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产业组织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教学方向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宏观经济学。担任多家国际期刊审稿人,关于英国脱欧的经济影响的研究受到Bloomberg、The Economist、Financial Times 等多家媒体报道。当前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性流行病的经济影响。

孙若琰

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硕士,威廉玛丽学院本科。现为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公共卫生学院,卫生保健组织与政策系的助理教授(终身教职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研究员。关注健康经济学和运筹学/决策科学领域,在研究中将代理人模型,经济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数学建模和最优控制等多种计量方法,应用于研究公共健康行为、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工作基础和当前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染病的数学建模;2)分析社交媒体数据以模拟新冠疫情COVID-19趋势;3)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政策的成本效益。

张佳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助理研究员。201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学位,2020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赴多伦多大学经济系访问(博士联合培养),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被Review of Finance, 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接收,并有多篇工作论文于国际一流英文期刊在审或在投。曾获得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北京大学博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