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26期 总第52期)
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摘要】伴随我国信用卡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分期业务成为信用卡的明星业务:( 1)从规模看,2018 年末信用卡分期余额占应偿信贷余额的比例达到 40%,近年来多家银行的分期业务年增长率在 100%以上; (2)从收入看,2018 年分期业务收入已超过信用卡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占比最大的部分。从分期业务的收入可以看出银行积极推动分期业务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银行宣传分期业务的广告语却为“零利率、低手续费”,由此不难看出其中存在明显的悖论,低手续费能让信用卡发行机构获得高收入吗?分期业务的真实成本为多少?
信用卡分期明面的费用本质上是消费借款的利息,只不过是用费用的名义掩盖收取利息的事实。信用卡分期要求的是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贷款本金在逐月递减,但需要支付的利息(分期费用)却不变,信用卡分期的真实年贷款利率这时近似等于月分期费率的 20多倍,而不是直觉的 12 倍。如果消费者提前还款,但分期利息要全额缴纳的,这时的真实利率会更高,甚至高于 36%的民间借贷利率红线。例如,某家银行 12 期的分期产品,需支付每月 0.6%的手续费,消费者直觉上认为此项分期的年利率是 7.2%(0.6%*12=7.2%) ,实际借款利率的成本高达 13.03%,虽然低于信用卡透支 18.5%的利率,但高出直觉利率近 1 倍。
信用卡分期导致消费者陷入低成本的幻觉原因有三个:一是商业银行的选择性的信息披露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二是监管机构没有制定统一的法规体系对分期产品的披露进行规范,无法有效督导相关机构正确披露分期成本,方便消费者进行比较;三是消费者金融的知识匮乏,无法判断分期业务成本。
本文针对于目前分期业务的现状以及消费者可能被误导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应披露分期业务真实利率,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第二应健全法制,完善信息披露规范和标准化机制,醒目披露产品的重要信息,确保消费者并未因误导而选择错误的产品;第三应加强金融教育,促进理性负债消费,帮助消费者全面认识和理解金融产品以及正确评估自身的可负担能力。